(原标题:南财观察丨文化“出圈”、产业“出海”,广东文化产业的“焕新密码”)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施诗 深圳报道
水光潋滟,灯火通明,锣鼓声、呐喊声、欢呼声相互交融,热闹非凡。泰国首都曼谷的滨河码头夜市,见证了一个属于英歌的高光时刻。
“五一”期间,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与泰国春武里府旧罔县文益英歌队联袂共舞,实现了中泰英歌百年首次“合体”演出,再度在海外掀起“英歌热”。如今,英歌即将再次站上文博会的舞台,向世界弘扬岭南文化。
从伦敦到曼谷再到深圳,英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既“出圈”又“出海”。事实上,岭南文化的“出海潮”远不止于此。侨批、粤剧、醒狮、咏春……这些岭南文化符号在唤醒海外侨胞的思乡之情的同时,也预示着广东文化产业迎来“出海”新时代。
脚踩改革开放的沃土,文博会是广东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一批批文化企业出海的助推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曾一果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二十年间文博会不断推陈出新,如今不仅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也是全球文化产品交易的重要平台。
解码岭南文化“出圈”秘诀“勤练习,技不离身;养正气,戒滥纷争;当处世,态度温文;扶弱小,以武辅仁!”当“咏春祖训”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响起那一刻,观众得到了共情共鸣共振。他们仿佛置身于岭南大地,一起在咏春拳馆里拜师学艺。
从2023年3月起,舞剧《咏春》开启巡演并迅速“出圈”,巡演场次超过140场,不仅在新加坡演出,还登上央视龙年春晚的舞台。
《咏春》的火爆是近年来岭南文化持续“出圈”、“出海”的缩影。纪录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法国戛纳首映好评如潮,“中华战舞”英歌在英国伦敦技惊四射,电视剧《珠江人家》饱受好评,杂技剧《天鹅》受邀即将赴俄罗斯演出…以非遗为桥,粤产文艺正迎来“出圈”、“出海”的黄金时代。从粤港澳大湾区到全国,从中国到世界,岭南文化因多样魅力而熠熠生辉。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郑晓君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非遗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结合现代审美与表达方式,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的活力,是其成功出海、出圈的关键。其中,文化创新和情感共鸣是文化出海的重要驱动力,使非遗作品在保持文化内核的基础上焕发新生机,并与观众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郑晓君认为,广东地处沿海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岭南文化本身的开放性、包容性,吸纳和融合各种外来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这种文化特性使其具有广泛吸引力和亲和力。丰富而接地气的岭南文化,如美食文化和生活方式等,都是吸引人们进一步了解岭南文化的切入点。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红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粤剧、中式饮茶带来的生活方式很雅,咏春、英歌带来的生活方式很飒,丰富多彩的非遗可以满足当代人对美好生活的不同期待,这也是非遗频频“出圈”“出海”的原因。
此外,越来越年轻化与时尚的风格让岭南文化驶向更远的远方。曾一果表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英歌、舞狮等“非遗”的创意设计与表演之中,使其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变得更为年轻化,符合当代年轻人的观赏口味,也更能迎合海外的受众。
郑晓君称,跨界合作及流行文化的融入也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形成了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杨红认为,活态的非遗正在引领一种风尚,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加亲近、潮流,甚至成为了孕育中国式流行文化的源泉,成为了Z世代甚至A世代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
非遗的“出圈”、“出海”也提高了公众对其的关注度。2024年是中国获准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杨红称,“20年间,公众对非遗的关注度、参与度、认同度都大幅增加,非遗保护传承的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使得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进入‘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良性赛道,在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文化输出中崭露头角。”
新质生产力助力文化产业“出海”不断“出圈”、“出海”的非遗作品,也带动了广东省影视、演艺、出版、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优势产业进一步锻造长板,形成了一批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元,增长6%,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首位。
与此同时,广东成为对外文化交易的重要阵地。目前,广东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约占全国五分之二,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2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2个;形成以数字出版、创意设计、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为优势的文化出口格局。
作为文化产业“出海”的重要平台,文博会吸引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粤产”品牌。游戏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广东自主研发的游戏产品出海规模稳步增长。以参展企业三七互娱为例,该公司2023年财报显示,其海外业务收入58.07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35.1%。这一成绩很大部分得益于《Puzzles & Survival》《叫我大掌柜》等多款产品的持续造血。在网络环境日新月异、数字创意产品推陈出新不断加速的时代,这款经典游戏是如何实现历久弥新的?
受访专家认为,这主要源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通过AI、元宇宙、大数据等新技术,让世界透过云端和互联网欣赏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与瑰丽多姿的中国山水。在“游戏中的广州”系列活动中,青砖黛瓦、骑楼古巷、西关大屋……独具韵味的广府建筑走进《叫我大掌柜》,让玩家可以云游广州,在虚拟世界里享受广州之美。
无独有偶,2023年9月,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三七互娱推出《叫我大掌柜》“南海丝路”版,以“水下考古、文物修复”为背景,让玩家在游戏中巡航“打捞”宝物,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另一游戏龙头企业网易游戏推出的武术动作竞技游戏《永劫无间》也在上线之后席卷全球。自2021年登陆Steam平台,《永劫无间》上线仅三月销量即突破600万,创下国产买断制游戏的最高纪录;截至2023年7月官方宣布转型免费游玩,这一数字定格在2000万。而在免费化后的短短三个月,其全球玩家数量达到了4000万的庞大规模。
游戏之外,动画IP也借着文博会扬帆远航。喜羊羊、熊出没、猪猪侠三大国漫IP已遍布世界。据悉,《熊出没》动画作品截至目前已发行至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超20万分钟,被译制成英语、俄语、印度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法语等多个语种,并覆盖了Netflix, DirecTV, Hulu, IMDB TV等全球知名媒体平台。《猪猪侠》系列大电影已覆盖美国、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越南、俄罗斯、印度、等超40个国家和地区,覆盖数千家影院,合作伙伴遍布全球,作品登陆海外各大主流媒体平台,并在第77届戛纳电影节亮相。
曾一果表示,文博会对促进文化产业“出海”至关重要,因为文博会相当于文化产业的 “广交会”,是一个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贸易的平台。
数据显示,过去20年,文博会已累计达成超2.8万亿元成交额,服务文企机构42323个,参观人数6500万人;累计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超7万个。
咏声动漫副总裁阎冰表示,“对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展示交易平台,更是一个了解产业趋势、拓展国际合作的窗口。”
在曾一果看来,过去二十年间,文博会不断调整,文化产品日益丰富。不仅包括传统文化产品,也涵盖了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品。只要有创意、有设计,就可以与文化产生关联,进而推动文化的进出口交易。可以看出,文博会的交易功能越来越重要,因此未来可期。
郑晓君认为,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广阔空间。广东文化产业出海势头强劲,在内容创新、技术应用和市场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曾一果认为,广东是一片创新的热土,即使是传统文化在融入新兴创意以后股票十倍杠杆公司,也能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未来,这片热土或将涌现出更多类似华为、腾讯的公司,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无限。